李双举的“社会责任观”
▲行善助残已成为李双举生活中的一部分,像照片中这样的好事李双举不知做了多少件。
这个名字,带点调侃。他叫李双举,是威海滩有名的海参大王,我却给他起了个雅号“李善举”,你道为何,只因其人过于善良。
那天夜里九点半左右,我刚刚准备解衣歇息,电话铃突然响了,开口就是:“哥,睡了没有?”“我说,正准备呢,有事?”“有啊,白天有位女士来买参,她患了癌症,身上还背着血袋,腰里掏不出钱,只买了几两。收了她的钱,我于心不忍,想去送两斤参平衡一下我的心理,你和我做个伴。”你看他,说不出的惆怅,恰似泱泱秋水弥漫心间。
幸亏员工留下了她家的电话号码,双举费尽周折,终于摸着黑找到了这位客户的住宅——奈古山南坡的一栋宿舍楼,楼道漆黑一片,我扶着楼道栏杆,跟着李双举亦步亦趋,总算摸到了五楼,敲了敲门,里面有了应声:“谁呀?”“我呀,李双举。”听说是李双举,门开了。当双举说明了来意,一家三口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借着灯光,我看见身患绝症的女主人眼里晃动着泪珠。
善良、宽厚、大度,这就是双举最初印入我脑海的印象。
和他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的善举不是有心做的,而是地道的善由心生。
他是一只羊,对父老乡亲有跪乳之恩
一只羊羔跪下来吮乳,是因为它对母亲的恩情感念不忘。
有人说,一个人的心地都写在脸上。双举的善良之心、包容之气,悠然挂在他那张“活佛”似的脸上。
在威海,好人李双举是出了名的。他经营的海参专卖,每天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有的来是买参,有的来就是想看看李双举,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次,一位沂蒙山区的汉子驱车上千里到威海,一进城区就打听:听说你们威海有个好人,是卖海参的,他的店在哪里?行人告诉他:“喏,就在统一路,就是威海人惯称的商业街……”这位虔诚的客人,在街上开车走了一路,走走停停打听着,行人异口同声推介:好人就是李双举。
客人来到双举海参专卖店,看门面貌不惊人,看店内空间有限,半信半疑地问店员:“你们经理怎么赢得这么好的名声?”店员说:“他,人好啊!”
是啊,双举人好。农历九月九到了,双举交待自己的员工:重阳节里,凡是有买海参孝敬老人的,一律赠送两袋阿佳佳。他所说的阿佳佳,就是海参汤圆,它的美味和营养,已经得到消费者的公认。这还不算,他又开起了那辆老掉牙的“松花江”,装上了价值6万元的阿佳佳,和手下人一道,奔赴市区的6家敬老院。
也巧,在张村敬老院里,他碰到了前来慰问老人的威海市领导一行。市领导高兴地握着他的手风趣地说:久仰大名呀!又转过身来向在场的人介绍说,他就是李双举,今天也来看望老人,关心老人是全社会的美德,我们要向他学习。
握了市领导的手,双举美得不行,嘿嘿笑道:感谢领导鼓励,我今后会做得更好。回来后忙不迭地告诉我,今天太有幸了,见到市里的领导啦,没想到领导还知道我的名字呢!说着又憨憨地笑了,笑得开怀。
是啊,从领导到百姓有谁不知道双举的名字!不妨你到远遥村走一遭听听父老乡亲的声音,那里是双举的故乡。春节前夕,李双举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给全村每位年满六旬的老人一袋大米和其它海产品一包;八月十五他又做出决定:给远遥村每位55周岁的退休村民两斤月饼……一位老大妈吃着双举送来的月饼,读着他写给远遥村老人的信,眼泪巴嗒巴嗒地往下掉,哭着说:“过节了,我的儿还没想到给他妈妈送斤月饼。”
双举就是这样一个人,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远遥村的老人都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树高千尺也不能忘根,是远遥这块土地养育了我,现在我比他们好过些了,分点阳光给老人是天经地义的。听这话,让我想起卢梭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
故土有情,他乡有义。威海敬老院的四百多位老人依稀记得,自己平生在敬老院里吃到的第一个海参是双举送来的。也是一个春节前夕,过节打烊之前,他盘点了一下一年的经营,自言自语道:“有盈利,送得起!”员工不明就里,但见他把手一扬说道:“把即食高压海参王给我装80斤,我要让400个老人都能吃到咱的参。”员工们愣了,经理这不是说胡话吧,这是海参不是地瓜!
他果断的眼神勿庸置疑,当海参如数装上车,他又开着那辆“松花江”出发了。大年三十,他要用最快的速度,跑遍全市六个敬老院,送去一个威海儿子的孝心。
他是一只鹿,有得草聚众之义
草原来的人说,鹿很讲义气,一旦发现茂密的绿草,便将嘴巴拱在地面呦呦长鸣,叫其伙伴过来共同分享。
哲人说,人之所以合群,是由于他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
双举经商小有建树,却始终低调做人。他讨厌那种风情张日、霜气横秋的顾盼自雄。他开的“松花江”是两万四买的,同行取笑他,该把座骑换换了,他一笑置之,有时还哼着小曲: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
他说,看看左邻右舍,有很多人过得不如咱,咱们不能“高霞孤映、明月独举”。这词出自他口让我吃惊不少,这是《古文观止》上的,让他记住了。没事他就搬经弄典,诸如老子的《道德经》、南怀瑾的《谈历史与人生》、《商圣范蠡》等,从这些书里他吸收了善良文化的营养,陶冶了自己一副古道心肠。
在威海泊于镇乡下有个叫周承岩的农民,46岁这年,老周15岁的儿子不幸患了一场病,昂贵的手术费,使这个贫困的家庭生活难以为继,又摊上22岁的女儿周燕华下岗回家,更是雪上加霜。频临绝境的老周,听人指路找到了李双举。听完他的叙述,双举两眼蓄满了泪,当即答复了三条:从我这里拿参卖吧,低于批发价;让你女儿来双举海参专卖当员工;支援你一些衣物,解决燃眉之急。
三条答复让老周眉结打开了,走到哪说到哪,“我遇见好人李双举了!”周燕华在给爸妈的信中说,“弟弟病魔缠身,你们日夜守护在青岛医院。每天,为了省钱,你们每顿饭只是就着白开水啃冷馒头,却给女儿买来了鸡蛋和火腿,女儿差点没哭出来!爸,那天是您把我送到双举海参专卖店的,你给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宿,在这里,我每天享受的是阳光般的温暖。爸爸妈妈,为女儿祝福吧,同时也为我们的经理祝福:好人会有好报!”
老辈人有句话,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双举给自己定的做人原则是:把温暖送给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经营成果。他说,给别人留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断了别人的路程,自己的路径也会越来越窄;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的饭碗也会变脆。
这种善良文化贯穿在他整个的经营活动里。“日行一善”是双举海参在威海最早叫响的一个理念。所谓“日行一善”,就是要求全体员工,每天都要为社会做一件好事,改变社会环境从自身做起。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员工们到海边游泳,主动拣走沙滩上的塑料废弃物;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年人让座;雪后清理,捎带着左邻右舍的门口;路边看到盲人,双举主动停车,直到把他送到目的地……
盘点一下,一年下来,双举善事不断。双岛林场春季植树缺少购树苗的资金,求援双举,他二话没说,慷慨解囊,献上5000元;环翠区老年体协举办乒乓球比赛缺钱,找到双举,他又二话没说,支持;文登女医生邱英娜的骨髓与上海一白血病患者栾李君配对成功,要赴上海,红十字会资金不足,找到双举,他没犹豫,当即掏出5000元;威海福利儿童院有个被父母遗弃的男孩先天没有耳道,市妇幼医院要为他做耳道植入手术,资金有困难找到双举,他一如既往,又奉献5000元;2005年冬在威海遭遇百年大雪时,他又为受灾群众捐献数千元;荣成白天鹅的救助活动,也有他捐款的记录;2006年母亲节这天,他又为威海经济开发区敬老院投入上万元购买了老人喜欢的娱乐和生活用品,2007年威海遭遇罕见风暴潮,他带头为受灾群众捐款25000元。
26岁的外地打工青年刘洋,因患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就将面临截肢的危险。双举知情后,联络了左邻依米侬老板闫森一道,带着钱、海参及其它生活用品,赶到了烟台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刘洋,使这位身在异乡、孤苦无助的打工青年泪如雨下。
威海泊于中学的师生不会忘记,就是这位好心人,让全校29名贫困生保全了学业,升了高中,有的读了大学。李双举也常因此而引以骄傲,他不止一次对我说:“这些孩子命苦,不是没爹就是没娘,我们今天拉他(她)一把,等到明天我们老了,过个年节他们能来看看咱,我也就知足了。”
一个深秋,双举有机会赴皖参观了西递、宏村两个古老村落,一副楹联吸引了他: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他的眼睛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表情里流露着“闻善言则拜”的纯粹。回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个朋友借款万元的欠条退给了借款人。他说,“三年过去了,人家没还,说明实在是还不起了,权当接济穷人了吧。路逢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余三分让人尝。”我在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部爱的经典,只要真心奉献,一瞬也是天长地久。
双举海参店的门外有一位修理自行车的老戚,多年单身生活,家境困难,双举几乎把他当成店里的一个员工,职工分的东西,总不忘给老戚留一份。感动得老戚不知怎么报答,得空就帮店里装车卸车。一次,老戚的工具箱夜里被人盗走,他哭丧着脸找到双举说:“吃饭的家什没了,以后怎么修车?”双举问:“买这套工具多少钱?”“至少得500元。”双举想,500元对于一个修车人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他从店里拿出500元硬塞给他,并安慰他说:“拿去,你没有错,你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解决温饱,为社会减轻负担,有罪的是盗贼,他失去了做人的良知。”真乃集善之大成者,真乃金声玉振之言也!老戚含着两眼热泪,接下了这烫手的500元。
双举付出了,但从来不记在心上,说不定过后有人说起,他早忘个没影了。他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有一点素心。真滋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这些事他都可以不管,但是他管了,这就是李双举让你不能不感动的人格。
他是一尊“活佛”,不忘普渡众生
释加牟尼说了,良知和名誉是两回事,良知是靠自己,名誉是靠别人。
你敢相信吗,双举在推出新产品阿佳佳海参汤圆之后,发现第一批汤圆夹心的海参重量不是很足,果断决定将价值数万元的阿佳佳停止销售,并在《齐鲁晚报》上发出郑重承诺:如有发现海参不够重量,投诉本店经查属实者,将获得6万元奖励。
双举从小没念过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两年半以上没同学。对于一个渴望读书长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生埋在心口的痛。他说,我早已年过不惑,但我要通过恶补,把少年的课补上。话虽如此说,要补上,谈何容易。但他却从一次次的听课中积累了知识,用以指导经营,获得了成功。于是,一句口头禅便挂在他的嘴上:关键在文化。有朋友取笑他,他从不反驳,因为他赤过脚,知道丽日春风的珍贵。
在常人眼里,有了知识,装进肚里,那是自己的财富;可在双举眼里就不是这样,他自己得到的,非让周围的人得到不可。他多次安排手下的员工外出听课,他还出钱赞助身边的朋友去听,在他看来,这么珍贵的知识,应让大家分享,我若吃独的,那不符合做人的道德。
听名家、大家授课,丰富了他的头脑,升华了他的思想境界,他知道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承担了一种什么样的责任。他说,德国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善良教育,人类的天性得到了培植和挖掘。培养人类的善良情感,对于构筑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他相信《第五项修练》的作者圣吉的话:企业家是当今最有力量改变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群。我们正面对环境迫害、物种毁灭、生物链断裂等人类生存危机的关键当口,企业家当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双举对人类的爱延及万物,他说在生物链上,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一个环。一个环断了,整个链条就要崩溃,人类为什么要自掘坟墓、自断后路?在这种理念下,他做出了许多在常人眼里看起来是怪诞的善举:
一次,我乘他那辆松花江行走在去加工厂的半路上,突然看到人行道上一个小伙子提着一只胖乎乎的刺猬一路小跑,他一个急刹车停下了问道,你要把它弄到哪去?回答是弄回家玩玩。双举当即掏出钱买下要放他一条生路。小伙被感动了,拱手相送。双举揭开了捆在这只小生灵腿上的绳索,摸摸它那胀鼓鼓的肚皮,心疼地说:八成是怀崽了。然后驱车五六里,将刺猬送到后山孙家疃水库岸边,将其放回树林。
他说,放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想到又一个生命从自己手下放生了,心里就感到莫大的宽慰。在上海学习期间逛早市,发现有人在卖牛蛙,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又这么可爱的牛蛙,心想,吃了它不是暴殄天物吗?在问清了价格和牛蛙的生活习性之后,他当即掏钱将半袋子牛蛙如数购得,打的赶到苏州河岸边,尽数放进河里。
几年下来,双举也不记得自己放了多少生灵,只记得经手放的有鲤鱼、黄鳝、乌龟、老鳖、山鸟、野鸽、刺猬等等。
双举心里装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他想等自己经营好了,有了闲钱,就去买10只梅花鹿找一片有草有水的山林放生。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咱们的山太空了,上山只能听到灰喜鹊的声音,为什么不能给各种动物一席生存之地?刘公岛、伟德山都有呦呦的鹿鸣,威海的山不能这么单调。
是啊,远古的人类,并未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区分,把自己视为与大自然分离的个体,与自然万物势不两立,这对我们是祸是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双举没念过多少书,但他的思想境界却在许多念书人之上。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真实的李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