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境界
-----访威海双举海参总经理李双举
王剑侠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有一种平静叫幸福,有一种付出叫满足,有一种力量叫境界,有一种宽广叫人生。----题记。
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李双举,也象大海一样的深情而宽广。见到他之前,我的耳朵里已经听满了关于他的传奇:
1959年,李双举出生在威海远遥村一农民家里。小学二年级时不慎摔断了腿,当时家穷,父母又长年患病,腿治好了,却再也没钱供他读书。只有15岁的李双举,不得不放下书包进了牛棚,每天四点钟起床给牛喂草。小孩子觉大,有一次误了喂牛的时间,牛没吃草就下地干活了,小双举心疼得泪花闪闪,自责得一天没吃东西,他跑回家,夹起行李卷儿,从此与牛同眠,这一住就是四年。
疾病和贫穷过早地夺走了父亲。兄妹四个,长子双举,用那一副尚未成熟的脊梁,艰难地托举起全家人的希望。19岁,被派到养殖场打鱼,风里浪里,出生入死,一年下来,也赚不够给母亲治病的钱。李双举再也忍不住了,堂堂七尺男儿决不能再眼睁睁看着母亲也被病魔掠走。1985年,不顾亲人的反对和母亲的担忧,李双举毅然决然“下海”了,他说他什么都可以放下,赚钱救母亲的命,是独独放不下的头等大事。他卖海货,倒服装,下广州,跑南洋,挣了赔,赔了挣,在充满诱惑而又无奈的市场经济大潮里,双举折腾得灰头土脸、伤痕累累。 直到2000年,才开起威海第一家拉面馆,2004年,双举海参正式登陆威海……
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片深情。李双举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
道路,从一个读不起书的穷孩子,到国际商学院BSE毕业生;从一个走街窜巷的小商贩、到拉面馆的小老板,再到如今拥有全国三十多家连锁专卖店的海参大亨。一路走来,处处峰回路转,步步蹊径别开,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佳话,在威海人中间广为流传---
成名之面
李双举成为威海的一个大名人,其成名作竟然是一碗拉面。
2000年,经过了十五年的跌跌撞撞,双举夫妇终于开起了梦寐以求的“正经买卖”----双举拉面馆。这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夫妻二人共同纺织的梦啊。
李双举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于是学习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他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里所蕴寓的大道理,倾听每一个声音,感谢每一个给他帮助和启迪的人。有一次,邻居随便讲的一个小故事使他大受启发。故事说当年有一个人,来到一个从没有油灯的村子里卖油,百姓不认,这个人就挨家挨户送灯,接受了他的灯的百姓,慢慢就主动地买了他的油。
李双举茅塞顿开。
开业大吉,免费三天,他恨不能请全威海人都来分享他们创业的喜悦,品尝这来自遥远的大西北美味。每逢年、节、纪念日,他们都要向幼儿园、教师和老人赠送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这在当时的威海,不亚于一阵春风吹来,暖了人心,亮了品牌,红了双举。几年下来本来就是微利的小小拉面馆却从六家,不得不减到三家。
双举替妻子揩去泪水,与其说是在劝慰妻子莫不如说也在劝慰自己。他说,威海起步晚,二十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孔孟之乡的人们,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对外来的一切,无论是事是物还是人,接受起来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拉面是外来的东西,要让威海人接受它,这是咱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更何况,来吃面的不是咱的乡亲,就是咱的邻居,谁的孩子都是咱的孩子,谁的老人都是咱的老人,心疼么?
厚道、豁达、仁慈与博爱。刚刚起步的李双举就露出了他日后兼济天下的一角冰山。
如今,坐在我面前的李双举,在说起这段经历时,这样告诉我:那时虽然不懂经营,但基本思路是不错的,只是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同时,他强调,没有那个送免费拉面的小老板,就没有今天的海参王。昨天是今天的预备,今天是明天的前提。万事相互效力。有些人成名了就不愿再提起过去的失意,我不,对于拉面馆,就象对于我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和失败、对于给我生命和辅育我成长的家乡故土一样,我永远都怀有一份感激。
成家之参
母亲的病一直不见好转,这让李双举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心。折腾了二十多年,吃了太多苦头,受了太多磨难,还不能有足够的钱为母亲医病,还不能让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他内疚、惭愧,不只一次地偷偷落泪。
有人告诉他吃海参能治母亲的病,他便想起童年时的一段经历:为了给母亲和弟妹裹腹充饥,他扎下深水捞海参,在水中憋得时间太长,浮出水面后鼻孔淌出血来,把母亲和家人都吓坏了。可就是那些海参,救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母亲吃了海参,面色转正,双眼有了光泽。那时他就想,这黑黑的家伙可真是个宝贝,等我长大挣了钱,天天让母亲吃海参,他真愿意看母亲红红的脸庞,真愿意看母亲那好看的眼睛啊!
二十年过去了,李双举心中的这个梦想却仍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他苦思冥想,做什么生意能让母亲天天吃上海参呢?
“妈妈,卖海参的人是不是天天吃海参呀?”一对母子从他身边走过,那小孩子的话如同闪电划过天空,李双举被击中了,被点醒了。
对呀,卖海参!不但能让自己的母亲吃上海参,还能让天下更多的母亲和孩子都能吃上咱威海的海参!
思路决定出路。一束阳光,穿云破雾,照亮了李双举多年不曾舒展的心海,他满面通红,激动得心砰砰乱跳。
2004年,双举海参登陆威海,大海的儿子,再一次扬帆起航!
“海参可不是土豆白菜,当时你哪来那么多钱啊?”我问。
“借的。穷人的孩子哪见过那么多钱,一开始压力大得睡不着,一宿一宿地在山上走。后来我想:人在做,天在看。只要咱认认真真用心去做,象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家人一样地去对待每一个顾客,相信上天定会帮助和成全咱。谁都知道,咱的初衷就是想让母亲吃上海参恢复健康,咱的心,天知道。现在咱做这个海参生意,就是要把咱的海参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天下的父亲母亲都能健康长寿,这样的生意,自有天助。”
李总说,原来人们对海参也有认识,可是这么多年来,人们都觉得这东西好是好,可就是吃起来太麻烦,也掌握不好发泡的技术,现在,经咱这一加工,既保持天然营养成分不流失,又方便了顾客,开袋即食,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接受这好东西,得到这东西的好处。
凭着这样一份朴素的感情,双举海参走进了千家万户,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李双举,楞是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大大有名的企业家。也许就是他的这份赤子深情,感动了上帝,双举海参店,一家接一家地开业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已经有三十多家连锁专卖店,遍布全国。
说到这儿,李双举长舒了一口气,我以为他会自豪地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多少资产、企业团队达到了多少人的规模,每年用多少钱捐助了多少危难病人、资助了多少贫困家庭的学生、捐赠了多少海参给敬老院和社会各个角落里那些地位卑微、素昧平生而又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们等等,我心说,这些资料在网上和各种各样的媒体上面我都已经看过了,他对家乡的回报、对社会的奉献、对弱势人群的关注与眷顾、对自然界小生灵的悲悯与怜惜,他的善良、他的孝道、他的仁义、他的慈悲,他的擅学,他的敏思,他的责任心,他的使命感,他的企业文化,他的经营理念,他的为人之道,他的业已被证明了的成功的生意经……我以为他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然而没有,他只字未提社会公众意义上的成功与荣耀,他憨憨地笑着,纯净而清明,他欣慰地说,母亲现在可以天天吃海参了,过去一年最少住两次医院,现在好几年都不犯病了,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
原来,这才是他追求的最大成功与满足啊。我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高大粗壮的硬汉,却有着如此细致而柔软的内心,这样一个口口声声称自己没有文化的商人,却有着如此丰富、安静而脱俗的品性。
成功之道
纵横商海,取远功舍近利,潇潇洒洒;驾驭得失,求公义忘已益,从从容容;好一个清醒淡定的李双举!历尽磨难,并不失纯朴与正直。
李双举不象一个商人,倒更象一个文化使者,多年来,他做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传播中华文明,教育孩子们尽孝行善,继承并光大传统美德。为此他花去了自己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在做生意和处理世事方面,李双举永远都是“最傻”的人,事事吃亏,处处舍己,永远不说一句别人的坏话,对那些毁谤自己的人,从不计较反而有求必应。
李双举自称没有文化,可是他说出的话却极具哲理,他说,一个人没有思想,就好比天空没有阳光,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明天。他说,一个人生存能力的强弱和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因此他强调走出去,打开视野,开阔眼界,向生活学习,向苦难学习,向对手学习,他一直在努力把企业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他说,人品+产品=品牌;好品质、好人品加上好服务,是我们取胜的法宝;他还说,顾客的眼睛和嘴就是我们的海关,对待顾客象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负责;做生意,人心是一杆称,自己心里过不去的事坚决不能做。他还说,感谢一切风波,一切打击,一切逆境,甚至感谢每一次的掣肘,哪怕是失败是伤痛,感谢它们使我一步步提升,一点点进步,是它们使双举海参,百炼成钢,烈火真金。
李双举的成功,靠的不是势力,不是才能,也不是经验,他的成功源于天生地就的真性情,源于岁月雕琢的风雨人生,源于灵魂深处的传统文明,源于致纯致美的生命本色,和那一颗胜过世界的高尚心灵。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无论行事还是为人,无论经商还是作文,无法便是法,无道即大道。李双举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拚的不是技巧不是谋略,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世界上所有的争竞,拚到最后,拚的就是境界,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